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璀璨明珠
发表时间:2025-04-11 14:43:10
来源:武胜县鸣钟镇
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的东北部,有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——鸣钟镇。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积极探索创新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。近年来,鸣钟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,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。
农旅融合,激活乡村新动能
鸣钟镇坚持以农业为基础,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,将农业与旅游、教育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,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旅融合项目。在小寨村,奇趣森林研学基地应运而生。这个占地200亩,总投资200万元的研学基地,集研学区、共享经济区、丛林穿越区、餐饮区于一体,配套有山地越野、穿越丛林、萌宠投喂等游玩项目 。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亲近自然、了解乡村、增长知识;游客们可以体验手作农耕,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,研学基地总是热闹非凡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。
此外,鸣钟镇还依托特色旅游资源,打造了寨莱酒馆、月亮湾湾等多个乡村旅游景点。在小寨村,一年一度的李花节已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春季旅游活动。每年三月,数百亩李花竞相绽放,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。今年的李花节从3月6日持续到31日,活动期间,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如梦似幻的李花美景,还能参与知识问答、诗词对答、花海寻宝、花环制作等趣味十足的互动小游戏 。据统计,本次李花节期间,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过15万元,有力带动了当地餐饮、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。
产业兴旺,拓宽增收致富路
除了农旅融合项目,鸣钟镇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在独巍山村,稻虾共作基地成为了村民们的“致富法宝”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对田块进行集中整治后,该村于2019年引进业主发展稻虾共作。这些田块半年养殖小龙虾,半年种植水稻,实现了一田双收。同时,利用田坎平顺、宽阔的优势,在田坎处种植了1500棵李子树,实现田内收稻虾、田坎收水果 。如今,独巍山村的稻虾果综合种养模式,不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基本效益,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,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在龙庙村,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得红红火火。今年是村集体经济水库养鱼丰收的第四年,每年投放1000多斤花白鲢,根据鱼类长势定量捕捞,卖鱼收益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入。此外,龙庙村还打造了汇博农业晚熟柑桔加工基地、“桃李漫天”种植园、易发家庭农场、古家寨生态养殖合作社、“小龙”肉牛养殖场等产业 。这些产业的发展,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益。
乡风文明,绘就乡村新画卷
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,鸣钟镇也十分注重乡风文明建设。以“美丽庭院”创建工作为重要载体,按照“家和、院净、室洁、人美”的创建标准,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。走进小寨村的连二院子,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通往家家户户,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之中,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。村民易佑卫在“文明乡风”的浸润下,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,多次被评为“卫生先进户”。
为了进一步延续庭院打造的成果,小寨村相继出台了乡村建设、环境卫生等管理办法,并成立了保洁队、党员志愿服务队,全覆盖开展乡风文明“一榜两评”评比活动。通过每月两次评比、每月一次现场坝坝会等形式,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建设宜居和美村庄 。如今,在鸣钟镇,文明新风已深入人心,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
鸣钟镇正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引擎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未来,鸣钟镇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,不断探索创新,努力将自身打造成武胜县乃至周边地区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,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