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袤的田野,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,这里有乡土情怀,也有创业梦想,为青年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。许多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耕耘、播种、收获,而江山就是其中一员。作为一名“85”后,他身上有着很多“标签”,致富带头人、新农人、县人大代表......这些“标签”,是荣誉更是责任,是压力更是动力,激励着他拼搏奋进、勇毅前行。
“那一片故土、那一缕乡愁”是永远的牵挂 2011年,江山背着行囊,离开家乡,外出打拼,身处异乡,却心系家乡,通过新闻报道、社交媒体、亲朋好友的口耳相传,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新动态、新变化。2016年,江山收拾行囊,返乡创业,反哺家乡,用勤劳的双手、饱满的热情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、更加富裕。
“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,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,我就是要回来的人。”他常常把“扶贫之花”黄文秀这句话挂在嘴边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,选择回到家乡,这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、照顾老人,而是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、助力赋能,带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,这一信念一直支撑着他扎根基层、奉献基层、建设基层。
“富一方百姓、谋一方发展”是奋斗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关键靠人。江山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践行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多收、种养结合、生态循环、绿色发展”的生态理念,借势特色资源,用好政策优势,创新探索稻虾综合种养新模式,坚持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有效经验和先进做法,在龙女镇芋子溪村、太和村承包土地300余亩发展稻虾综合养殖项目,对闲置土地进行重新规划,重新改造,合理利用,在不改变水田使用性质的情况下,种植水稻和小龙虾规模养殖双管齐下,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效率,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。
“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算富”。一方面,江山的稻虾养殖基地带动了就近村民在“家门口”实现就业增收,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在2023年带动发展的养殖户已有30余家,户平均增收近7000余元,帮助1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脱贫。太和村村民唐某,老婆患精神病多年,因要照顾生病的妻子,只有在家务农,收入来源单一,家庭经济困难,江山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,为其提供就业岗位,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家庭。另一方面,江山充分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为清平镇、龙女镇等乡镇想从事稻虾种养的业主提供培训服务,邀请团队人员实地讲授稻虾养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,通过“以老带新”,带动更多业主加入到乡村振兴队伍中来。
“守一份初心、担一份使命”是不懈的追求 从返乡“新农人”到县人大代表,这些年来,江山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,扎根基层、勤勉务实、忘我工作,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理论知识,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,坚定理想信念,不忘初心使命,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当中去。
人大代表是一座桥梁,一头连着党和政府,一头连着人民群众。江山始终不渝地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宗旨,立足本职工作,认真履行代表职责,当好致富“带头人”、政策“宣讲员”、纠纷“调解员”、人民“勤务员”,人民群众哪里有需要,他就出现在哪里,奋斗在哪里,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,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代表的责任与担当。
(龙女镇 符娟)